進水區沿沉淀池的寬度布置,長度方向上位于淹沒進水堰和沉淀區前的擋墻之間,沿著整個池寬方向布置的浮渣收集器將浮渣從水中分離并排放。增強的沉淀區可以分離比重大的SS(大約占總SS含量的80%)直接沉淀在污泥回收區,減少通過斜管的污泥量。
沉淀的污泥沿著斜管下滑然后跌落到池底,污泥在池底被濃縮。刮泥機上的柵條可以提高污泥沉淀效果,刮泥機慢速旋轉并把污泥連續地刮進中心集泥坑。濃縮污泥間斷地被排出到污泥處理系統。
污泥循環采用專門的污泥泵,污泥的回流可以避免過量投加藥劑而導致金屬離子超標。循環部分沉淀的污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個絮凝體的污泥層(絮凝體接觸層),增加反應區SS 濃度;有效地緩沖進水的水質、水量負荷變化;減少混凝劑的耗量;提高絮凝體的密度從而提高沉淀速度,以便進一步減少占地面積。
所有的污泥管道系統配有防止堵塞的系統,利用高壓水來解決堵塞問題。
為了收集絮凝體,斜管具有較大的開口尺寸,傾角60°,斜管長度為1.0m,d=80mm。澄清水通過集水槽收集,集水槽的優點在于能避免浮渣的積累。為了有利于在小水量時水流的分配,集水槽上的出水采用矩形堰。